您当前所在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专题专栏 > 立师德 铸医魂 > 正文

清廉家风丨于敏:干惊天事业 传淡泊家风

日期:2024-07-12       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      编辑:宣传科 姜文文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。为弘扬清廉家风,结合“纪法教育月”活动的工作安排,我们共同学习中国“氢弹之父”于敏的家风故事,一起领略家风家教与廉洁风采。

  在他的家,爱国是不变的主题

  1961年1月,一次重大人生选择摆在了35岁的于敏面前,即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。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,氢弹的研究毫无疑问属于国家安全最高等级的绝密工程,一旦参与其中,就意味着今后将长期隐姓埋名、忙碌奔波。这对任何人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,何况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。

  “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”于敏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挚爱的物理基础理论研究,接受了氢弹研究任务。自那一刻起,“于敏”这个名字连同他的工作,一起变成了绝密。

  在这个家,淡泊明志、宁静致远是真实写照

  于敏儿子于辛在整理于敏遗物时,曾不经意间打开一个寻常无奇的柜子。当把里面的纸张、摆件一件件收拾出来后,于辛才忽然注意到自己平日里一直忽略的细节:家里除了母亲孙玉芹觉得好看才摆出来的寥寥几个奖章奖杯外,其余的都很少看到踪影。原来这些“失踪”的奖章奖杯,都被归置在了这个柜子里,蒙尘许久。那一瞬间,于辛觉得手里的这些东西格外烫手,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让他们“重见天日”。然而仔细收拾归类后,他又不禁哑然失笑——有的获奖证书竟然只找到复印件,“聪明的父亲在这方面可真是‘糊涂’啊”。于敏“糊涂”,是因为心无旁骛,他知道,只有继续全身心投入事业,才是对荣誉的最好回应。

  在这个家,精神是一笔更宝贵的财富

  “能满足基本生活就行。”于敏对金钱、对物质极为淡泊,从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,一家人的生活极其简朴。

  一张20世纪90年代简陋的铁架床,睡了二三十年;一台老旧的小电视,看了几十年。于辛曾琢磨给父亲换一台,于敏却不愿意,还和于辛急,说能用就行。

  于敏子女从于敏身上学到了一种平凡而安静的生活真谛,获得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,“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,但他的精神,他的一言一行,却是我们做人立世的标杆,不断影响和指引着我们”于敏子女说道。